【全国大V号】累计10万+商业地产人脉圈,汇聚:投资、开发、策划、招商、运营、品牌,资源人脉圈。专注于全国商业地产资讯内容分享。
投稿,合作加微信:13850799070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《NEW经济3.0》夜经济,地摊经济,露营经济
【商业地产LOFT】【商业地产精选】【商业地产人脉圈】推荐
敬请期待
大量空铺,不仅影响直接物业收益,而且影响客流与销售,更重要的影响品牌经营信心与消费体验感受。空铺是消费总量降低和商业行业降低总租金的硬着路手段。
购物中心空置率呈上升趋势
根据赢商大数据最新统计的全国9大重点城市(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、杭州、成都、天津、武汉、重庆)的购物中心空置率情况,整体来看:购物中心空置率呈上升趋势。
具体看,波动趋势成“不规则M型”,从2019年开始,空置率稳步上升至8.17%,然后逐渐回落至2021年的7.32%,在经历疫情重创和消费形式变化之后,攀升到历史高位10.72%。 换句话说,就是购物中心增长跑在社零总额增长前面。尤其在商业整体供给饱和的状态下,僧多粥少的局面成为当前消费形势。社零总额增长率除了疫情2020年为负值-4.76%,从2012年开始增长率开始有下降趋势,从14%下降到6.9%(2021年数据参照2019年实际为6.9%)。今年1月,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全年,社零总额为43.97万亿元,同比2021年下降0.2%。从另外一个角度,看购物中心面积增长,从2012年开始除去2020年以外,基本保持20%以上增长,并且2016年以后每年购物中心面积基本保持5000万方增长。 两项一对比,供给增长(购物中心面积)跑赢了消费增长(社零总额)。 从2012年开始,线上零售总额一直保持增长,从2012年的1.32万亿增长到2021年的12.95万亿。以社零总额为参照,从2012年占比6.4%,一路飙升到2020年和2021年的大约30%占比。
线上零售增长稳健增加,换个角度理解,就是线下零售总额逐步下降,尤其是对于线下替代性较强的零售业态,在三大电商巨头(淘宝系、京东和拼多多等)和短视频电商(抖音电商和快手电商等)冲击之下,线下零售节节败退。 大趋势:静态是供给大于需求;动态是供给增长大于消费增长;
小趋势:项目竞争力不足、专业化能力不足、过渡追求租金指标。
正常来说,一般商业经营,实现商业物业的价值保值和增值,通过最小化的空铺和最大化租金追求物业的收益最大化。以个人经验分析,从空铺率来判断项目的经营状况: 购物中心空铺率,一般控制在2%以内,代表一定的合理性。 空铺率超过50%,代表这个项目走向衰退、甚至死亡。
关键词:
品牌